职业紧张也可轻松应对
职业紧张,又叫职业应激,是指个体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与个人的能力、资源或需求不匹配时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若持续存在,可导致身心健康损害。
工作中适度的紧张可以激活劳动者的个人潜能,但如果长期处于较高程度的紧张状态下,可引起职业倦怠、抑郁、焦虑、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出现,降低工作绩效。在工业化、现代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生活节奏的增速、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工作方式的不断变化等,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无处不在的紧张,职业紧张涉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各个行业。
世界卫生组织将职业紧张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国际劳工组织将精神和行为失调列入2010年版职业病名单,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我国台湾省)已将工作场所心理因素所致精神疾患列为法定职业病。
引起职业紧张的因素
工作特征因素:
1、工作条件,如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噪声、照明、气味、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机工效学、流水线作业等),可影响人的情绪和一般精神状态。
2、轮班作业,可影响血压、代谢率、血糖水平、心理效率、睡眠等。
3、工作时间过长。研究发现每周工作时间长于48小时的45岁以下个体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是每周工作少于48小时相似个体的两倍。
4、新技术的引入,需要管理人员和工人去适应它。
5、工作负荷,超负荷和负荷不足都是紧张因素。
6、时间压力,完成有时间限期工作的时间不足。
7、情感需求,包括情绪劳动、工作—家庭平衡问题。
8、低自主性,对工作内容和进度的自由度低,工作决策参与度低。
9、付出——回报失衡。
职业生涯发展因素:缺乏发展个人能力与晋升机会、裁员或事业威胁、前途不明朗、过快地提升和达到事业顶峰的挫折等。
组织的结构和气氛因素:领导独裁的管理模式、企业内上下没有良好的沟通形式、员工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管理层不重视职业安全健康、员工行为受到不必要的限制等。
社会支持因素:工作中领导和同事的支持是很重要的,这种支持性的关系有助于帮助缓冲高职业紧张对心理健康带来的风险,亲朋好友的支持、家庭关系和谐等,也是社会支持不可或缺的因素。
预防和控制职业紧张的措施
组织方面,秉承三级预防的原则,提供安全及健康的工作环境;妥善安排工作及改造或优化工序,避免员工长期从事单调及重复的工作;保护员工免受暴力、歧视及性骚扰的侵害;明确界定员工的角色及责任,提供清晰的员工职业提升途径;让员工参与工作策划及决策,适当地响应及赞赏员工表现;畅通沟通渠道,增进工作交流;提供降低和控制职业紧张的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开展工作场所心理健康促进项目,或提供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AP)。对出现紧张相关性症状或疾病的员工进行治疗,提供重返工作岗位项目支持。
员工个人方面,个人应该积极面对问题,和同事与上司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均衡及充足的饮食,避免不健康食品;经常运动,强健体魄;充足睡眠;丰富业余生活,聆听音乐、参加旅游等休闲活动;学会肌肉放松和呼吸放松法,保持心境平和;与同事、家人、朋友建立良好关系,强化社会支援网络。如压力持续,出现严重身体或心理症状,自我放松无效,可向心理咨询师或专业服务机构求助。
编辑:李杨
审核:杨树民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保健营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保健营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电话:010-64201955 邮箱:cncare2008@126.com。
相关信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