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主办
新闻热线:010-6420195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医

首届FHE即将举办,行业专家共同探寻特医食品百亿蓝海

2022-11-19 12:36:27 来源:环球时报

  现如今,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其日益攀升的营养健康需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国内的发展前景良好。在拥有众多机遇的同时,国内特医食品行业也面临很多难题和挑战。

  在我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修订后首次明确特医食品的法律地位,并将其与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共同归类为特殊食品,实施最严格监管。截至2022年6月,国内共计83款特医产品获批,其中以雅培、达能、雀巢等国际性大公司为先导。

  2016年,《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并实施,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开始走向规范之路。特医食品巨大的市场潜力被逐渐挖掘。市场和消费者对特医食品的认知逐渐清晰、明确并趋于接受,特医食品的庞大市场逐步被打开。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公布《2022-2027年特医食品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显示,我国特医食品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5.9亿元增至2020年的77.2亿元,扩大了约3倍, 2021年增至100.1亿元。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简称特医食品),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特医食品是不同于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新型产品,是需要特殊食物管理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用的一类具有特殊食物用途的食品。可以促进病人康复,缩短病人治疗时间,改善食用者营养状况,为疾病治疗与保障身体健康提供帮助。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期刊显示,我国至少还有70%的特医食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市场总体看,我国特医食品规模占全球市场不到3%,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从临床渗透率看,在美国,有65%的营养不良患者在使用特医食品,英国有27%,而中国大陆只有1.6%。特医食品产业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导致我国患者营养不良现象普遍,进而影响治疗和术后康复效果,甚至导致死亡率升高,并发症增多,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提高,再次住院率提高等。

  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仍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未来特医食品将以明确身份通过医生处方的形式在医院肿瘤、内分泌、外科、ICU等临床科室应用。然而,科普不足和营养教育是妨碍特医食品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特医食品在临床和公众中的普及将会是行业各方亟需解决的问题。

  由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罗云波院士牵头,联合国内10余位院士和权威专家,秉承“中国做法介绍给世界,把世界经验带回中国”的理念,拟于2023年2月在海南博鳌举办“博鳌健康食品论坛暨博览会(FHE博览会)”,围绕食品与健康的“科技创新与循证证据”,打造集科学交流、成果展示、产业对接等于一体的融合平台,服务海南健康食品产业发展。

  将于2023年2月22日召开的FHE论坛,邀请到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评中心特医审评部以及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的主管领导,分别从特医食品的国家标准修订、注册面临的技术要求及难点分析、特医食品的监管重点来为国内外众多特医食品企业答疑解惑。 同时我们也邀请了海南博鳌乐城国际旅游先行区管理局的领导为我们拓展海南在特医食品先行先试政策方面的创新思路。

  首届FHE特邀国际特医食品研发领域的三巨头:雅培、纽迪希亚及雀巢公司,在特医食品分论坛上分别就癌症、罕见病(代谢障碍)及食物过敏这三个议题组织专题会议,展示国际间的最新研发成果及科技创新。

  同期博览会上也会有来自雅培、纽迪希亚、雀巢、圣元等国内外特医食品企业的新品展示。本次FHE博览会展览面积、参展数量规模盛大,参展企业将达100-150家,展览面积5000平米,充分利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特许优势,普通食品、食品原料、功能食品、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药食两用物质及产品、运动食品均可报名参展!此外,国内尚未批准上市,而在国外已批准上市、销售的产品,以及有科学证据表明有健康促进作用的产品,都有机会进入中国。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被看作大健康领域的新蓝海,但市场机遇与挑战共存,需要行业冷静思考。FHE博览会特邀海内外行业专家深入解读市场,透析产业难点,秉承着全链条创新、全产业升级、全健康共享的使命,持续推动全球健康食品科技交流,引领创新,加速特医食品产业的高效共赢,推动特医食品走上发展新征程,也助推了行业长远发展。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保健营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保健营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电话:010-64201955 邮箱:cncare2008@126.com。

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21 www.cbyy.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201955    QQ:1817689480    举报邮箱:cncare2008@126.com     晋ICP备190009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