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主办
新闻热线:010-6420195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十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4-01-10 17:27:4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今天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完善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富有效率的国家、区域、省、市、县级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7人、床位数达到2.50张,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城乡均衡、协同高效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构建高质量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建设高水平儿童医疗服务网络。完善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省市县级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中医医院儿科、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的高水平儿童医疗服务网络。发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在全国儿科医学技术发展、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转化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发挥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在区域内儿科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骨干力量培养、主要疾病临床研究等方面辐射带动作用,满足区域内儿童患者看病就医需要,减少跨区域、跨省就医。省级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加大对本省儿童医疗服务薄弱地区支持力度,缩小地市间、医疗机构间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差距。

  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好1所高水平省级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病区,支持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根据需要建设1所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病区。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原则上设置儿科院区,地市级三级综合医院设立儿科病房。统筹考虑县域儿童人口数量,加强县级医院儿科门诊和病房建设。支持省级和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儿科病房,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儿科门诊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儿科。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应普遍开设儿科门诊,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应开设儿科病房。发挥中医药在儿科疾病诊疗方面的作用,持续推动中医儿科建设。

  (二)依托医联体优化儿童医疗资源配置。网格化布局的紧密型医联体(包括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设置儿科病房,或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内儿童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设置儿科病房,满足网格内儿童的就医需要。区域内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可根据医联体医疗资源配置情况,跨网格提供服务。加强儿科专科联盟建设,发挥牵头医院的技术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开展儿科远程医疗、远程教学及互联网诊疗,提高儿科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

  (三)强化儿童保健服务网络建设。加强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科室建设。完善以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提高服务可及性。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与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中医医院儿科加强上下联动,促进儿童疾病预防、筛查与诊断治疗有效衔接。

  提供优质化儿童医疗卫生服务

  (一)提升儿童重大疾病诊疗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聚焦儿童重大疾病,以专科发展带动儿科重大疾病诊疗能力提升。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探索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或具备条件的儿童专科医院开展针对儿童期重大疾病的成年阶段延续治疗。依托省级、市级和县级医院以及妇幼保健机构推进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完善儿童医院、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儿童24小时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服务,确保院前医疗急救、院间转诊和转运、院内救治有效衔接。健全儿童就诊高峰期应对预案,在学生假期和季节性疾病高发期,根据儿童医疗服务需求,有效统筹儿科及相关科室医疗资源,合理调配医护人员力量,满足高峰期儿童患者医疗需求。

  (二)支持儿科领域前沿技术发展与转化。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重点解决出生缺陷、儿童罕见病和重大疾病防治等领域问题。探索医工、医技、医信、医护、医药结合。推动儿童用药、医疗器械等方面“产学研用一体化”。

  (三)发挥中医药在保障儿童健康中的特色优势。中医医院儿科应积极优化中医诊疗方案,在门诊设置小儿外治室,有条件的设置儿童中医综合治疗区,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积极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干预。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保健营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保健营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电话:010-64201955 邮箱:cncare2008@126.com。

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21 www.cbyy.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201955    QQ:1817689480    举报邮箱:cncare2008@126.com     京ICP备2023040030号